棒球帶給台灣的五個禮物 :文化與社會影響

眾所周知,台灣棒球的歷史源自於日本,日本對於台灣的棒球運動文化發展和社會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但棒球最終成為國球,卻是台灣人一點一滴靠著自己的努力而達成的。成為國球後, 棒球帶給台灣的五個禮物 更是讓台灣人以此為榮、引以為傲。
打擊三圍 是什麼?

什麼是 打擊三圍 ?是要拿來量衣服的嗎?打擊三圍要怎麼計算呢?讓我們一起用這篇文章來解釋打擊三圍到底是什麼、如何計算、以及這些數據背後代表的意義吧!
中職需要 投球計時器 嗎?

大聯盟使用將近一個多月的 投球計時器 之後,各個聯盟也聽到許多討論的聲音,不論是熟悉的日職或是韓職也都有球迷在討論。至於台灣,當然也有不少球迷討論中職是否需要投球計時器。在引進台灣之前,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美國職棒的現況,以及台灣棒球的現狀和文化吧!
台灣之光 然後呢?

「 台灣之光 」,萬人景仰,但台灣之光背後的努力有多少人在乎?台灣之光之後的發展有多少人在意?運動員需要舞台,更需要關注,但在這些關注的背後,付出多少努力,又犧牲多少日常?甚至幫助台灣取得榮譽之後,台灣政府回饋給他們什麼?
本質迷還是 啦啦隊 ?

相信在李多慧炫風下,許多人開始思考進入球場究竟是看球還是看 啦啦隊 呢?有人說仍應關注球員與球賽本身,亦有人說只要能把觀眾帶進場就是好事,究竟「本質迷」好,還是吸引觀眾入場重要呢?本質迷還是啦啦隊 ?進場看球首先站在本質迷的觀點來看看,的確有一群人很單純地喜歡棒球這項運動…
突破僵局 怎麼記錄?

近年來,為了加快比賽節奏,大聯盟也開始增加 突破僵局 制的比賽。但是突破僵局的制度,每個聯盟、盃賽都不相同,究竟要怎麼記錄呢?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突破僵局。突破僵局制,是一種延長賽的制度,最早從壘球開始的一項規定。壘球正規為7局,若比賽不採和局制
台灣棒球產業

近年來, 台灣棒球產業 逐漸再次興起,從09年擊碎千萬棒球迷的事件爆發後,歷經了十年的努力,球迷才又慢慢地回到球場。當然,今天並非要來討論這十年的努力,而是要來談談:職棒重返國人視線的同時帶來了多少的新興產業和商機?
其中,我們又大致分成以下幾個產業:賽事發展、球員培訓、球場建設、專業訓練、職業經營、其他產業。
裁判 的角色會被科技取代嗎 ?

對於「 裁判的角色會被科技取代嗎 ?」這個問題的討論近年來逐漸流行,所以我們也想從我們的角度來分享我們的看法。究竟裁判、公平性、科技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2023 經典賽四強記錄 日美大戰太精彩了!

經典賽圓滿落幕了,日本以全勝之姿拿下了冠軍金盃。而四強戰的三場比賽,我們也使用棒球記錄的方式,呈現另一種棒球比賽的面貌。對於四強記錄有興趣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特別是還可以透過記錄來看到一些獨特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經典賽四強記錄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