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球革命 :棒球打擊的新趨勢

棒球是一項充滿戰術和數據的運動,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分析的深入,不斷有新的理論和策略出現,影響著球場上的每一個細節。其中,近年來最受關注的現象之一,就是所謂的「 飛球革命 」。這是一種打者將過去把球「打平」、「砍擊」的揮擊習慣改掉,改成把球往空中打,追求擊球仰角在25至35度間,同時擊球初速度極快的強力擊球,形成長打的機會自然變高的打法。這種打法在美國大聯盟已經席捲了幾年,也逐漸影響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棒球界。那麼,飛球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它又有什麼優勢和影響呢?本文將從歷史、數據和案例等方面,試圖給予讀者一個清晰而全面的解答。

飛球革命 :發展歷史

飛球革命並不是一個突然出現的現象,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代初期,當時大聯盟的投手開始使用更多高速、高位置、高轉速的四縫線快速球,使得打者難以用平揮或砍擊的方式有效地擊中球。同時,隨著數據分析的普及和進步,許多打者開始意識到飛球比滾地球能夠製造更高的攻擊產能。因此,一些有遠見和勇氣的打者開始改變自己的揮棒角度和力道,嘗試打出更多飛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15年大爆發的Josh Donaldson。他在2014年底被交易到多倫多藍鳥隊後,接受了當時隊內打擊教練Brook Jacoby和前隊友Chris Colabello的建議,調整了自己的揮棒姿勢和節奏,增加了自己的飛球率和硬度。結果,於2015年時他打出了41支全壘打、123分打點、.297/.371/.568 的三圍數據,贏得了美聯MVP獎項。他也成為了飛球革命的先驅和倡導者,更影響了許多其他打者。

飛球革命
(圖說:接高飛球。圖片來源:Pexels。)

飛球革命 :數據資料或案例

飛球革命不僅是一種個人層面的改變,也是一種整體層面的趨勢。根據統計,從2010年至今,大聯盟打者每年擊出飛球後所製造的平均wRC+(標準化後加權製分產量)都遠高於滾地球;而2016、2017年在打席數超過200的打者中,分別有32%、39%打者提高飛球率超過3%,比以往來得更多。

小結

雖然飛球革命著實改變了各國職棒的生態,但就學生層級來說,還有待考察,畢竟在追隨完美仰角的同時,也需要有更好的擊球能力和力量,才能使飛球更有破壞力。但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的日本隊,也減少了以往的小球戰術,更追求選手攻擊的展現,也確實帶來了很好的成效,拿下世界第一的頭銜。

飛球革命,終究還是一個大樣本下的產物,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要盲目的追求飛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也許力量不行的人可以靠速度彌補,也許速度不行的人可以靠攻擊技巧彌補,也許攻擊技巧不行的人可以靠力量彌補。因此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並堅持到底,成績自然會有所提升,就像飛球革命的出現顛覆了以往慢慢堆積壘包,從而大量得分的觀念。

參考資料1 2 3

更多資訊

分享你的喜愛
追勵Jlead
追勵Jlead

我們也曾經渴望學習,所以更懂你的渴望。
也因此,我們想「把重要的,給想要的。」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
「興趣是打破框架的原動力!」

文章: 10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