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僵局 怎麼記錄?

近年來,為了加快比賽節奏,大聯盟也開始增加 突破僵局 制的比賽。但是突破僵局的制度,每個聯盟、盃賽都不相同,究竟要怎麼記錄呢?

突破僵局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突破僵局。突破僵局制,是一種延長賽的制度,最早從壘球開始的一項規定。壘球正規為7局,若比賽不採和局制,就必須施行突破僵局,第8局時棒次繼續照輪,由第7局的第三出局者佔二壘。

在世界棒壘球聯盟(WBSC)制定的國際棒球賽事規則中,突破僵局制方式,為一開始就會讓兩位跑者分佔於一、二壘。第三位打擊者打擊。突破僵局制的首局,球隊可自由指定二壘跑者的棒次,而一壘跑者即為下一棒,打者則是再下一棒。

至於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實施的突破僵局制,是因為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為了不讓比賽時間進行過久,自2020年球季起開始了突破僵局制,並從第10局開始實施。不同的是,MLB的規則是比照壘球運動的方式,由上一局的最後出局者佔於二壘。而2023年,第五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也採行此制度。

突破僵局 記錄:跑壘者

突破僵局時,最麻煩的就是怎麼記錄壘上的選手,他既不是安打、保送上壘,也不是失誤、野選等原因,那應該怎麼給他定位呢?

答案是直接用Tiebreaker突破僵局的縮寫(TB)當作跑壘員的記錄。

突破僵局
(圖說:突破僵局的二壘跑者。圖片來源:追勵。)
突破僵局
(圖說:突破僵局的一壘跑者。圖片來源:追勵。)

突破僵局記錄:進攻方數據

壘上免費送上一個跑者,這時一定也會好奇,到底這樣數據上要怎麼算呢?

首先,這算不算跑者的上壘率呢?憑直覺猜想,答案當然不算囉!畢竟他連揮擊都沒有,甚至挨個觸身球也沒有。這裡可以把TB的跑壘員想成是靠著失誤上壘的跑者。這樣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

再來就是這算不算壘打數呢?畢竟這影響了長打率。別忘了,把他想像成是失誤上壘後,答案自然就是不算囉!

只是,若跑回本壘得分,還是會記錄打點和得分,前者是靠著棒子確實貢獻,後者畢竟是他跑回來的,所以這方面的記錄,還是有算。

突破僵局記錄:防守方數據

再來就是防守方了,畢竟上場就要扛著得點圈有人的壓力,自己的記錄肯定也要在意一下。

那麼,這位跑者若回本壘,算自責還是非自責分呢?答案是非自責分,因為別忘了,把跑者想像成失誤上壘。

至於教練團也關心的進階數據,每局被上壘率呢?一樣的情形,他不是安打也不是四死,所以不能算在每局被上壘率裡。

但是,失分或是敗投,還是得自己承擔。

我們怎麼想

從優點來看,突破僵局對於比賽時程的縮短確實會起到很大的幫助,畢竟九局的比賽都分不出勝負,很難只因為再多一兩局,就真的有結果。對於國際賽事等有球數限制的比賽,也比較好讓教練團安排,同時也更能保護選手。

但反過來說,這種情況下的得、失分,很多人會覺得只是運氣使然,壘上沒人的安打和壘上有人的安打的確天差地遠,但這種說法就是見仁見智。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先、後攻的差別也會影響到選手的心理。對於先攻球隊比較沒有追分壓力,更能好好表現,但若以正規九局賽制來看,其實後攻的球隊更容易獲勝。

當然說法紛紜,突破僵局的制度也是這近幾十年才開始發展,可以運用的策略、戰術都還有人在不斷創新與突破,所以我們很樂見更多精彩的佈局、策略被發明出來,讓棒球比賽可以在技術突破的同時,也讓策略之間有更多的較量。

職業運動終歸是一場表演,如何讓球賽精彩,讓觀眾滿意,才是聯盟要去面對和思考的。傳統和創新上一定會有衝突和需要溝通的地方,有些人會認為突破僵局制和棒球的本質有所偏差,至於怎麼樣才是最好的,就留給棒球迷和時間去慢慢解開吧。

參考資料

更多資訊

分享你的喜愛
追勵Jlead
追勵Jlead

我們也曾經渴望學習,所以更懂你的渴望。
也因此,我們想「把重要的,給想要的。」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
「興趣是打破框架的原動力!」

文章: 10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