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賽規則 是什麼呢?如果一直平手下去怎麼辦?難不成要抽籤決定嗎?還真的有可能!甚至延長賽為什麼可以有人先上到壘包上呢?今天,就跟著我們一起來認識延長賽的規則,以及來看看歷史上最久的比賽吧!
延長賽規則 延長賽與突破僵局制
延長賽是指在正規9局(學生棒球可能是7局或5局)的正賽後,兩隊比分依舊持平,無法分出勝負時,為了讓比賽可以分出勝負,而增加一局的比賽,如果還是平手,就再開一局,直到分出勝負為止。
延長賽對應的就是重賽,正規比賽打完後無法分出勝負,有些人可能會先想到,那就再重打一場就好了。但因為再打一場正式比賽還需要9局的時間,對於選手或觀眾的身心靈都是負擔。所以才開啟這種只要一個完整的局數打完(上、下半局),比賽能分出勝負時,就宣告比賽結束。
不過,延長賽一直打下去,或許還是難以突破對方的守備,那麼不就會一直打下去?沒錯,所以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就開啟了一套突破僵局的制度,顧名思義就是要突破平手的這個僵局。
在世界棒壘球總會的規則中,突破僵局制的作法是讓進攻方球隊選擇任一名球員站上二壘,而該名球員的下一個棒次站上一壘,再下一個棒次則進入打擊區進攻。若再延長一局,則接續前一局的打序,不能再指定球員上壘。
第一個採用這項賽制在國際大型比賽的,就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當時是正規九局打完後,先進行一局的標準延長賽,但第十一局若還是無法分出勝負,就會使用突破僵局制。而在經過評估後,2009年開始的國際賽事,都在第十局就直接開始這種突破僵局的賽制了。
而MLB舉辦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也在2009年引進這項規則,不過是在第13局後才開啟,2017年則提前到第11局。
除了MLB舉辦的國際賽之外,因為2019疫情的關係,2020年賽季時為了讓比賽加速,MLB也在季賽開啟了這項規則,不同的是,MLB是使用壘球的版本,也就是僅由前一局最後一名打者攻佔二壘,所以一壘上沒有跑者,且不能自行決定棒次。
而中華職棒的規則是10局開始突破僵局制,且12局和局。而賽制則是與MLB相同,從二壘有人開始,且是接續棒次,而非指定棒次。

延長賽規則 延長最久的比賽
第一個不得不提到的就是50回大戰,看到「回」來代替「局」,就知道是一場日本的比賽了。2014年8月底,第59回全國高等學校軟式野球選手權大會的四強戰,由歧阜縣的中京高校對戰廣島的崇德高校,這一場比賽打了足足4天,共50局。
這場半決賽於8月28日開打,當天打了15局兩隊依舊難以攻下分數,以0比0宣告平手,隔日從第16局繼續開打。而第二天與第三天也都打了15局,總計45局的比賽,兩隊依舊一分難求,將延長到第四天。
8月31日,預計的大會決賽日,大會宣布,因為單日跨場不能超過18局的限制,加上冠軍戰常規賽是9局,所以今天的半決賽只能再打9局,也就是第54局如果無法分出勝負,將透過抽籤決出晉級的隊伍。
當天,小小的球場裡,坐滿了慕名而來的觀眾,每一局的結束,都在驚呼與苦笑,大家或許都在期待這場世紀之戰究竟會如何結束。
除了比賽的長度是看點之外,兩隊四天的比賽,都僅派出一名投手,中京的先發投手松井大河共投了709球,而崇德的先發投手石岡樹輝彌則投出了689球。這場50局的大戰,絕對不單純只是完封勝與完投敗這麼簡單的字眼可以帶過的。
終場中京以3:0擊敗崇德,賽後石岡也對松井說:「要連我們的份一起努力!」也為中午的冠軍戰拉開序幕。這場冠軍戰雖然松井大河並未以先發投手的身分出賽,但他在最後也上場後援,幫助球隊以2:0收下最後的冠軍戰。
如果你覺得學生棒球的層級不夠高,那我們來看看大聯盟最多局的比賽,也就是在1920年5月1日,距今100多年前,由波士頓勇士(現亞特蘭大勇士)出戰布魯克林羅賓(現洛杉磯道奇),而這是一場長達26局的大戰。
勇士隊的先發Joe Oeschger和羅賓的先發投手Leon Cadore,都在本場比賽完投26局,且都僅失1分。或許你會好奇這場比賽最終由誰獲勝,答案是,平手。沒錯,因為當時天色漸暗,主審認為再打下可能會有安全的疑慮,於是宣布這場比賽最終以平手坐收。
但更有趣的是,這場比賽不但沒有跨日,反而只打了3個小時50分鐘。拿到幾年前的中職來看,或許一場九局的比賽都還沒有打完,也由此可見當時的比賽速度有多快,一場比賽可以僅花90分鐘,也就是一局只需要10分鐘而已。
而大聯盟真正最「長」的比賽,也就是耗時最久的是在1984年,由白襪大戰釀酒人的比賽,總計打了25局,耗費了8小時。
延長賽規則 突破僵局制的爭議
突破僵局制度剛被公布時也飽受爭議,因為當時普遍認為,選手未進行攻擊就能站上壘包,似乎與棒球的本意不同,而且這也影響到選手的紀錄,不論是對於攻擊方或是防守方。雖然後續紀錄上的規定有再做調整,但仍受到不小抗議。
另一個就是如同前面所提的延長大戰,早期不確定是迷信還是王牌投手真的少之又少的緣故,通常延長賽並不會更換投手。這也讓投手的使用問題備受考驗,所以才延伸出突破僵局制。
不過突破僵局制因為是無人出局(至少)二壘有人的情況,所以也是最容易有戰術的時候,因此所有球隊都會再另外練習這樣賽制的戰術應用。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認為,這項賽制對於先後攻的球隊有很大的優劣勢。
時至今日,突破僵局已經不再是爭議的話題,更多時候更仰賴教練團與選手的帶兵與執行作戰的能力,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項分勝負的好方法。
小結
希望今天的介紹有讓大家更理解延長賽與突破僵局制度,你認為這項制度是好還是壞呢?你有印象深刻的延長賽嗎?台灣經典的延長賽可是相當多的喔,甚至還有「郭泰源 17局」的傳奇案例,歡迎大家去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