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求職 是我的目標,2023年12月是我人生首次參加MLB冬季會議,【冬季會議是什麼?】 文章中分享了與不同球團人員交流,以及活動後由球團部門的人模擬面試跟修改履歷的環節。去年主要是來見見世面,2024第二年的冬季會議我的目標更加明確,就是要找到進入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入場卷。
職棒求職 應徵工作到現場面試環節
我是在2024年12月從美國的大學畢業,OPT(持有F-1簽證學生的實習機會)開始有五個月的時間可以待在美國找工作,而大多數MLB球團會在11月就開始陸續丟出職缺,並公布在球隊官網或是Teamwork等平台上。
期間,我申請了30支球團的影像分析、運科儀器操作、球探助理及台灣選手翻譯職缺,截止到2025年1月,總共投了85份工作、做了將近15隊的申論題、快20個面試,大多數是線上和主管面談或錄影,在冬季會議中,也和六支球隊直接在會場進行面試。
大多數約在冬季會議的球隊職員,會以手機簡訊約時間地點,與傳統上你問我答的面試不同,在這邊更像在討論你未來想做什麼?以及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時常會有聊得不錯但就沒有後續,或是聊天當下就和我告知已經找到人選了,更多時間是在討論球團發展部的內容或是給予需要加強的建議。
此外,如果申請的是球隊分析師的工作面試,就會有 SQL, R 或 Python coding cases 等題目;或是營運部門的工作,就會很在意申請者的主觀想法,進入第二關後也會出一些題目,能從題目中感受到球團注重什麼。像是費城人的影像分析職缺,就是要求看完指定投手影片後寫出該投手的優缺點。
許多球隊喜歡問關於「開啟交易的球員應該給多少年價碼的合約」、「球隊農場系統需要加強的地方」、「舉出聯盟被低估的選手以及解釋不同數據評估球員」等題目,在做這些題目當中,更能學習到換位思考一些從來都沒想過的事情,不論最終是否被徵選上,面試和申論的過程,都讓我暸解自己的優缺點以及球員發展比我們表面上看得更要專業。

職棒求職 Networking環節
活動前兩天上午的環節與去年一樣,30支球隊都有各自的桌子,每桌都有3到6位隊職員可以遞履歷、問問題,其中會看到不同部門主管、數據分析師、運科實驗室人員、球探等,都可以交流提問。
我主要都會針對聊天職員的背景建立我的問題,像是和光芒隊的球員發展部主管聊到,為何光芒上個賽季沒有固定的終結者、更多投手捨棄滑球改投Sweeper所帶來的趨勢、生物力學未來發展與受傷預測風險等等。
或是與大都會的亞洲區球探主任分享一些台灣高中投手的特性跟一些球團搶人的內幕;海盜隊的數據部主管認為教練團應該要100% 完全相信數據使用,目前也已逐漸淘汰掉傳統教球的思維。

而後兩天依舊是由MLB Diversity Pipeline Prgoram 所舉辦的Advancing Bases活動,去年人人都可以參加,但今年改成需要申請履歷跟寫300字回答「為什麼這個活動對你來說很重要」的問題。
活動流程前40分鐘也邀請到生物力學教授講解投手受傷跟開刀的議題,實驗室團隊是如何針對投球肩膀、手肘角度,再到下半身運用的機制來評估未來發展跟開刀機率。後90分鐘分成15張圓桌、讓3位參加者一組,與每桌4到5位球團職員探討相關專業議題。
職棒求職 我在討論中提出的幾個問題:
Q : 球員的心理狀況要怎麼衡量?
波士頓紅襪小聯盟教育部門職員、亞特蘭大勇士國際球員發展部主管:
100%協助球員無論是在球場上或平常生活,引導球員思考陪伴他們聊天。Mental Performance Coach(運動心理教練)會有量表跟一些資料統整球員的個性或近幾週的情緒,藉由填寫問卷、一對一對話、在場上觀察球員一舉一動等,來幫助球員們在心理層面的建設跟訓練。當然,整個團隊氛圍與團隊精神需要長時間建立起信任,才能夠支持球員成長。
Q:各個球團如何安排 Advance 球探 跟 Amateur 球探?觀察的東西哪裡不同?
邁阿密馬林魚球探:
馬林魚是小市場球隊,多數兼職的地區球探會分散在全美各州,Amateur 球探主要都是專注看高中、大學或獨立聯盟的球員。多數球團在中南美洲也有設立發展中心,負責追蹤14-18歲潛力球員,而中小市場球的隊多以高額簽約金來搶人培養。
洛杉磯道奇球員發展部職員:
道奇隊 70%著重在Advance scout,Advance 球探主要是看其他球團的現役球員,從新人聯盟到大聯盟都有安排球探觀察其他隊有價值的選手。主要提供球員報告給分析團隊去思考交易或從自由市場撿別隊釋出的球員,道奇的方針都是季中補強大聯盟層級不足的地方,像是去年賽季中交易來 Jake Flaherty、Micheal Kopech 補上投手傷兵缺,以及在季後賽大爆發的Tommy Edman都是影響球隊的重要戰力。

Q:Sports science & Biomechanics 運科生物力學部門要怎麼實質幫助球員?
華盛頓國民運科部門職員:
實驗室裡除了有檢測身體投球與打擊機制的儀器外,越來越多能直接配戴在身上的裝備,這些都可以在球場上檢測球員身體運作的狀況。另外像是球路設計、手肘跟出手角度、打擊下半身到完成揮棒等,都是生物力學部門在執行。現在,越來越多球隊在編制生物力學相關背景的專家加入球團,並給予教練跟選手更客觀且客製化的訓練菜單。
舊金山巨人生物力學博士:
巨人隊管理階層很支持透過生物力學來研究球員表現,像是從別隊找來不顯眼,但我們認為有潛力、可改造的選手。最重要的還是雙方溝通,固定向教練跟球員發展部門報告關於改造機制或找出特定球員受傷太頻繁的點。
社交,還是社交,主動攀談
除了以上三個問題外,大多數的時間不只是單方面提問而已,儘管對方頭銜很高,但他們反而更願意提出許多意見交換來討論議題。大聯盟官方管理階層中也有許多退役的球員們、包括前舊金山巨人球員Gregor Blanco、2016世界大賽G6 硬生生從『古巴飛彈』查普曼手中應是扛出逆轉轟的Rajal Davis,在跟他們聊天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棒球的熱情,尤其是他們積極在推動教育部門,協助球員退役或釋出後轉職的管道。
美國的文化和台灣不同的是,大多數的人非常勇於發問跟開啟small talk 的文化,這也迫使你要改變。表面功夫要扎實外,也需要多與感興趣的對象建立聯繫方式。我也在社交場合學到要保持好奇心跟熱忱,棒球產業是低薪且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全部以團隊為主,除了溝通還是溝通。
這次也很幸運的認識到日本職棒福岡軟銀鷹的駐美球探,直到現在還是會每週一次線上會議討論如何看球員、整理球員資料等等,並培訓我成為一位有主見思考的球探。春訓期間讓我到現場評估幾位被軟銀觀察要簽約的洋將,雖然全部都是無薪的工作,但我非常高興能學習球探知識。

小結
會願意花時間來到MLB冬季會議尋找工作的人,他們的履歷背景都很精彩。球團人資部門也透露,光是一個小聯盟約聘制的影像分析實習缺,就收到了2、300份履歷。筆者時常收到拒絕信或看似要錄取的職位在最後沒有下落,得失心太重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很憂慮,但在申請工作到面試中我也學習到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以及不間斷撰寫文章、球探報告跟自學coding,甚至開始學習西班牙文。
隨時準備好自己,不害怕犯錯或問問題才是現在失業期要專注的事。有許多底層職缺都是非常低薪且工時長,同時需要運氣和實力才有機會拿到工作,而這些工作的競爭就已經非常激烈了。筆者建議想要進入大聯盟工作的朋友們需要再三問自己對棒球的熱忱有多少,以及想要專注的部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