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棒球成長 :能贏中國的只剩歷史了?

近年來, 中國棒球成長 備受肯定,除了逐漸在國際賽事上嶄露頭角之外,中國各省也開始積極爭取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國際賽。然而即便中國的硬體與實力都在成長,職業棒球運動在中國卻還是備受挑戰。今天將針對幾個面向切入探討中國棒球,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棒球成長 :嶄露頭角是好的開始

中國棒球成棒在國際賽場上的成名戰大概就是08年北京奧運,以地主身分在延長賽已8:7擊敗了中華隊,也是史上頭一遭。原以為僅是一次失利,沒想到隔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上,中華隊已1:4不敵中國隊,也是第二次在一級的國際賽場上敗給了中國隊。

除了成棒隊之外,中國隊在今年第五屆U23世界盃棒球賽上以黑馬之姿晉級季軍戰,更是史上最佳。同樣優秀的還有中國的U12少棒隊,曾在2012年拿過亞洲少棒錦標賽冠軍。不過這邊也發現了,中國隊在U15與U18層級的比賽相對來說,較沒有競爭力。究竟是政策因素還是文化因素?目前不得而知。

過去我們【從亞運看中國棒球】一文中也提到,雖然中國的實力與國際來說,還是有一定的落差,但是中國的硬體設備,特別是場地這部分,完全具有國際水準。設備的添購以及經驗加值後就能有所改善的問題都不算太大的問題,光是訓練及比賽場地的規格就足以讓人羨慕。

因此,除了中國隊的實力在近10年內逐漸映入眼簾外,場地設備、以及中國積極舉辦國際賽事來看,中國棒球確實有逐漸在發展中,我相信這些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中國的職業棒球運動卻還是無法興盛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棒球成長 :中國職業棒球的挑戰

中國並非沒有職業聯盟,反而有一個名為「中國棒球聯賽」的聯賽性質職業比賽,不過該聯賽從2002年才開始成立,距今僅短短20多年,賽制還不太成熟。過往有分區制、單循環,甚至2023年賽季是採用分站績分制等等,也是歷史上最多總比賽場數的一年(共101場)。

話雖如此,但中國推動職業化其實也僅是2019年開始,而2019年可以說是中國棒球的小元年。這年開始,中國職棒更名為 CNBL(China National Baseball League),中文為「中國棒球職棒聯賽」。也是這年發布了2019年中國棒球人口白皮書,其中也提到了中國棒球輻射人口以達到4,100萬人,早已超過台灣總人口數,不過這卻僅佔中國總人口的0.03%左右。

而已成熟的職業聯賽來說,MLB在美國的總觀眾人口佔21%、同樣日本與韓國的NPB與KBO也都佔比達到21%,而中華職棒佔比數也至少有11%,因此假如中國佔比人口數僅達10%,也能有1億4千萬人次左右的總進場人數,而其帶來的產值也將相當巨大,甚至將是美國的兩倍之多。

MLBNPBKBOCPBL
總入場觀眾7074萬2668萬1088萬276萬
總場次4860858720360
國家人口
(2023資料)
3億3285萬1億2414萬5171萬2342萬
總觀眾數/
國家人口數
21.3%21.5%21.0%11.8%

我相信許多人也都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像是1986洛杉磯道奇隊就協助中國在天津新建中國第一座棒球場,也稱天津道奇棒球場。不過近年已改建成可舉辦重量級發佈會和音樂會的會館。還有像中國信託就在2024年積極複製台灣黑豹旗的成功模式,在中國舉辦「中國信託盃2024年青少年棒球聯賽」,該賽事共分為U15以及U18兩組,比賽也成功圓滿落幕,相信也對中國三級棒球增添了很大的色彩。

中國棒球成長
(圖說:天津道奇球場改建後樣貌。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中國棒球成長 :現況考驗與反思台灣

中國棒球聯賽雖才短短20年起步,加上正式的職業化也是從2019年才剛開始,除了賽制以外,許多的市場、營運等都還在試水溫的階段。不過隨著中國近年來在國際賽積極爭取主辦方來看,中國從多個面向開始已經有想發展棒球的野心出現。

第一個除了在國際賽爭取曝光外,我們認為最大的就是這種邀請賽。當然這方面會被解讀為政治手法的操作,但撇開這點不談的話,中國確實在經濟與場地允許的條件下,大量舉辦國際級的邀請賽,邀請台灣、日本、韓國的選手,一路從國小到大學、成棒,讓這些選手多與國際選手練習,相信對於實力提升一定也有很大的成長。

除了在比賽中學習以外,也能透過交流的過程互相學習訓練的方式、球隊營運的做法、球員的養成與保護等等,比起土法煉鋼花費大量時間嘗試,交流的方式的確是最有用的手法之一。

再來第二個就是大量的人才吸引,除了在職業賽場上吸引有實力的外籍洋將(包含日本、韓國、美國、波多黎各、多明尼加等)之外,也會邀請曾在中職退役的球星去到中國擔任教練職務。檯面上看到的人才就已經輸出了,其他如職業賽事的規劃、球團營運、管理、場務人才、裁判等,一定也會有大量的菁英人才需求。

而透過不論是薪資、文化、環境等因素,一定都能吸引到許多國際人才進駐。我們並不認為這樣不好,一來是每個職務的專業都能被更加重視,本身對於產業在國際的發展就是一件好事以外,中國棒球實力提升,對與亞洲與世界的棒球的實力或市場,都一定能有很大的成長。

第三就是現在中國在娛樂面也開始增加棒球的元素,由於歷史及文化因素,棒球在中國並不盛行,但是中國開始在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等,新增棒球的元素,我們認為可以解讀成在對市場測試的一種操作手法,而且是來自國家級別的操作。

因為以電視台的立場來說,雖然棒球在中國是新穎的題材,但是相對於足球、桌球、體操等中國熱愛或是具有實力的運動項目來說,棒球就是一個相對沒有收視率的運動。所以電視台願意投入資金在影視及綜藝上,相信是背後有更深層次上的考量。

而對於台灣來說,或許現在還不擔心,但如果中國決心要從政策面開始發展棒球,那麼市場就會開始飛速成長。現在棒球運動難以在中國推廣的主因還是棒球運動沒有如同籃球或足球的快節奏帶來的刺激感,或是普及性還不夠強。

但以團隊運動來說,棒球是相對足球、籃球、排球等對於身體條件要求更低一點的運動,所以中國或許會希望能在該項目上至少能站在國際的頒獎台上,不過這也僅是對於中國強大野心的猜測而已,究竟有沒有想發展成最主要的團體運動還有待考察。

在這個情況下,台灣能與中國在棒球場上競爭的就只剩下實力了嗎?其實不然,雖然中國擁有絕對的市場,不論是亞洲或是華語第一大市場,但是在歷史的加成或是包裝下,台灣還是有絕對的優勢,因此我們認為台灣在持續開發棒球運動本身的市場之外,也應該開始好好的包裝棒球這項運動與台灣的關聯。

都說棒球是台灣的國球,但國人對於台灣棒球的歷史及文化背景意義卻並不是非常明顯,有別於日本對於棒球運動的熱愛,或是美國對於職業運動的狂熱,台灣確實是需要另闢蹊徑,走出屬於台灣職業棒球的風格,開發國際的市場,這也是對於台灣現在來說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小結

撇除掉政治層面的考量,以一個單純熱愛棒球的球迷來說,我們非常希望中國棒球可以健康、穩定的成長茁壯,加上良好的交流與學習,我們認為對與彼此來說都是好的。亞洲最大的市場就是在中國,甚至可以說世界最大的市場(以人口數來說)就是中國沒錯。

中國不論市場或是實力的成長,我們相信都會間接或直接影響以及帶動台灣、日本、韓國的職業棒球發展,甚至期待有一天亞洲棒球聯盟可以媲美美國職棒,讓兩大聯盟可以每年季末共同舉辦一場實質意義上的「世界大賽」。

最後也邀請對於中國職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臉書社團「CBL中國棒球聯賽」,可以即時獲取一些中國棒球相關的資訊。

更多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