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ast是什麼 ?數據棒球的新變革?

Statcast是什麼 ?相信許多人都曾好奇過。時常聽到不論是轉播或是許多文章都會提及,也有許多人大概知道Statcast,但卻不清楚它究竟能夠測量哪些數據,甚至好奇它的技術以及歷史。所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Statcast是什麼 ?怎麼發展的?

首先,簡單來說Statcast是一套透過兩架攝影機模擬人類的雙眼視覺,加上圍繞整座球場的「鷹眼」設備,並利用深度知覺來分辨場上的運動員,最後搭配雷達系統觀測球員的移動路徑和速度等項目。可以綜合分析球員動作、運動能力,同時也是高速、高準確度的自動工具。2015年時,正式在大聯盟的30個球場中啟用,開始了Statcast的時代,更在2017年取代以往的PITCHf/x測速系統,成為官方測量球速的工具。

由於Statcast系統在每個球場都有,因此每支隊伍都發展出了專門的分析團隊來針對該系統收集到的數據加以分析。許多球團因此在數據參考上有很大的轉變,例如捨棄掉打擊率、長打率等數據,更加著重在擊球初速、擊球仰角等。而這除了可以讓選手追求更好的擊球品質之外,也能更有效的觀測球員的身體狀況與運動表現,藉此來預防受傷等風險。

而這套被大聯盟使用的系統,早在2006年就有一個先行版:PITCHf/x。PITCHf/x是一種透過攝影技術來測量投球軌跡、速度、變化、位置等資訊,藉此來衡量投手或打者的運動表現。

不過在2014年,Statcast系統問世,並在三座球場測試。隔年開季便馬上投身於大聯盟全30座球場,開啟更進階的數據時代。除了保留原本的投球軌跡、速度、變化量、位置等資訊外,更帶來了升級。例如以往測量的是離本壘55英尺處的球速,但Statcast則能夠測量最大瞬時速率,因此許多球員的數據在2016與2017年都有顯著的變化。

2016年開始,便在MLB的轉播節目當中加入Statcast的進階數據分析,也帶來了很大的迴響。數據分析需要許多數字套入不同公式產生不同的結果,而當能收集的數據增加時,能夠計算的公式也會增加,甚至更加準確。因此Statcast為大聯盟帶來了很大的改變,雖然用著同一套資料收集系統,但每一個球團運用數據的方式都有差異,這也間接的影響了球隊對於每個球員產生不同看法的差異,但這也是進階數據棒球迷人的地方。

Statcast是什麼 ?測量項目有哪些?

Statcast可以說是一名四拍子的球員,投、打、跑、守全部都能測量,其中常見的測量結果(來自現場蒐集到的原始數據)和指標(測量結果與有用數據的組合)可以分為以下:

測量結果:

傳球速度(Arm Strength):守場員投球的力量(以英里/小時為單位)。

壘間速度(Base-to-base Time):跑者從一個壘到達另一個壘包花費的時間(以秒為單位)。

移動距離(Distance Covered):野手或跑壘員在比賽中移動的距離(以英尺為單位)。

出手點(Extension):投手出手點與投手丘的距離(以英尺為單位)。

擊球出速(Exit Velocity):打者擊球的速度(以英里/小時為單位)。

擊球仰角(Launch Angle):打者擊球的仰角(以度為單位)。

離壘距離(Lead Distance):在投手移動瞬間或投球時,跑壘員離壘包多遠(以英尺為單位)。

投球速度(Pitch Velocity):投手的球速(以英里/小時為單位)。

阻殺速度(Pop Time):在面對盜壘時,捕手將球從手套中拿出並到投到壘包的時間(以秒為單位)。

旋轉速率(Spin Rate):投出球的旋轉量(每分鐘轉數)。

Statcast是什麼
(圖說:Statcast的應用。圖片來源:MLB官網。)

指標:

強勁擊球(Barrels)

擊球出速(Exit Velocity)和擊球仰角(Launch Angle)整合評分的擊出球,或最高效的擊球。 (達成強勁擊球的預期打擊率為 0.500、長打率為 1.500。)

接球機率(Catch Probability)

以百分比表示外野手能夠接住單一擊球的可能性。該數據考慮:移動距離、擊出球的飛行時間、方向和與牆的距離,並且計算大聯盟選手能夠接住相同情況球的機率。(通常25%就算是五星級的美技守備。)

擊出球安打率(Expected Batting Average (xBA))

測量擊球成為安打的可能性。該數據根據擊球出速(Exit Velocity)、擊球仰角(Launch Angle)等數據計算相同情況下該球形成安打的機率。(通常可以藉此判斷哪些擊球手或守備選手有精彩的表現。)

預期加權上壘率( Expected Weighted On-base Average (xwOBA))

與xBA的概念相同,透過蒐集到的進階數據搭配複雜的計算公式以及比較後,判斷該球的預期上壘率是多少。(同樣也能用結果與數據的對比來判斷擊球手或是守備選手是否有優異的表現。)

出局製造值 ( Outs Above Average (OAA))

是計算守備的一項指標,通常是透過數據判斷該球製造出局的機率是多少。例:當該球守備成功率為80%,守備成功時OAA上升.20,失敗時則下降.80。(目前內野手也能計算,只是內外野手的計算方式不同。)

衝刺速度(Sprint Speed)

衡量球員最高跑步速度的指標,以「球員最快秒速(英尺/秒)」表示。可以透過單場比賽或賽季平均值呈現,該數據是透過尋找所有合格的數據(目前定義為任何兩個壘以上的衝刺,但不包括全壘打),並對前百分之五十的數據進行平均。 2017 年,Buxton以 30.2 英尺/秒的衝刺速度領先大聯盟,而大聯盟的平均為 27 英尺/秒。

還想看更多?點擊此網站就可以看到大聯盟官方蒐集到的各種數據!!!

Statcast是什麼 ?它為棒球帶來了什麼影響?

Statcast無疑地為數據棒球帶來了革新,再有效的數據都需要更多準確的資料收集,只有當能妥善蒐集到這些數據後,才能讓數據棒球變得更強。除了蒐集數據的準確性、多元性等以外,數據的量也要足夠多。只有當樣本數夠大,各種數據才有參考價值。

而提到數據的量,Statcast一場比賽大約可以蒐集到2500萬份數據,除了收集外,存儲也變得相當重要,畢竟一年有數百場的比賽,幾十億的資料要如何儲存就是很大的問題。對此,Google Cloud與MLB合作,提供雲端的儲存空間,也讓球迷能一同看到更多數據。

Statcast除了讓數據棒球更提升以外,也相對的在運動保護、運動科學、情報蒐集等領域都有很大的突破。更重要的事也提升了球員的運動表現以及練習方法,讓「進步」這件事變得更有明確數字表現,而不在只是覺得自己好像有進步或沒進步。

Statcast 2.0也開始在美國被討論,並不是已經有預告的目標,而是球迷們開始討論期待什麼樣的數據或是運動表現會被測量出來。MLB Advanced Media執行長鮑伯·波曼就認為最終還是要看球迷希望看到什麼,以及球員需要什麼數據,再來期待2.0的版本。

棒球運動在科技輔助後,觀賽體驗也逐漸豐富,許多球迷對於每次擊球後的數據分析、360度無死角的轉播技術等都感到創新與有趣。這一點點的改變也讓傳統的球賽體驗增添了新的色彩,相信也會吸引到一部分的人更願意留下來多看幾眼棒球比賽。

小結

MLB不論是在技術上或是轉播上,都提供了球迷許多新穎的觀賽體驗,先不論技術是否能達成,但還是很期待中華職棒可以更多跟進MLB在轉播上的突破。除了豐富數據的補充外,也希望職棒官方及球團們更願意在球場的轉播設備上下功夫,增添比賽的趣味性以及公平性。

科技日新月異,泱泱科技大國的台灣,在科技上絕對不輸國際,但要如何讓球團及職棒單位願意投入資源在上面,就需要大家的努力了。非常期待有一天中華職棒的數據技術、轉播技術等層面都能更加豐富有趣,讓越來越多人認識中華職棒。

你對於Statcast怎麼看呢?快留下你的想法吧!

參考資料

更多資訊

分享你的喜愛
追勵Jlead
追勵Jlead

我們也曾經渴望學習,所以更懂你的渴望。
也因此,我們想「把重要的,給想要的。」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
「興趣是打破框架的原動力!」

文章: 101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