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學校 是近幾年逐漸被注意的議題,裁判這個角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關鍵的判決就能夠影響比賽的勝負。而台灣的誤判率雖然有逐年減少,但還是不免讓人疑惑,究竟台灣的裁判培養的底該怎麼做?所以一起來看看裁判學校的重要性吧!
裁判學校 是什麼?
裁判學校 是美國大聯盟裁判們的夢想起點,基本上進入裁判學校,才有機會走到大聯盟的賽場上執法判決。受美國職棒認證通過的裁判學校有兩間,分別是位於佛州Ormond Beach 的 Harry Wendelstedt School for Umpires,以及同樣在佛州Kissimmee 的 Jim Evans’ Academy of Professional Umpiring(後者在2012年後因涉及種族歧視遭除名,官司正在審理中。)。目前只有在美國佛州擁有官方認證的裁判學校,因此日、韓也每年都會固定派員前往受訓。而在裁判學校內表現優異的前20%左右的學生,才有機會被小聯盟聘用。
台灣需要 裁判學校 嗎?
台灣究竟需不需要專門的一個裁判學校呢?以目前台灣的大環境來看,職棒只有一、二軍之分,每天的職業賽事最多也只有六場(一、二軍合計),30名裁判及綽綽有餘。因此以職業為目的的裁判學校需求量並不高。但是若包含業餘賽事、學生甲組棒球賽事等等,需求的裁判數量也很可觀,若能有效整合制度,讓受訓的裁判可以從學生甲組賽事出發、到業餘、再到職業,或許會更有吸引力。
但是,台灣的裁判是每年簽約的,除了沒有退休金的保障之外,工作時數也從每年的2-3月開始賽季前準備,到10-11月都還有季後檢討,薪水也大概是平均所得的2-3倍而已,因此真的視裁判為職業的人少之又少。
台灣目前只有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所開出的裁判考試以及培訓課程,從C級到A級分別能在不同層級的賽事執法。受訓的課程多以季度為單位不定期授課,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取得規定時數的授課就能延續裁判證照的使用。因此少了密集且大量的培訓內容,導致個層級之間的裁判水平有落差。
裁判學校 的願景
裁判學校的目的除了在最一開始就能淘汰掉不適任的裁判之外,也能夠更好的密集訓練,在短時間內透過大量的判例來大幅進步,更是搭配專業設備來輔助學生更好的檢視自己的判決結果以便尋求更大的成長。同時,裁判學校也能成為一個進修的場所,讓各級裁判可以不斷進修,進入更高的執法殿堂。若能與國際接軌,產出更多國際裁判,讓台灣裁判能在國際賽事露臉,也算是某種程度的台灣之光。
小結
我們還是非常相信台灣裁判的專業程度,但若能建立起一個更具系統的培訓制度,是否能夠讓整體台灣裁判的水準更提升,這依然有待評估。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站出來為裁判學校的開始鋪路,讓裁判學校可以生根台灣!
[…] 蘇老師執法三十多年了,職棒的大小事都參與過,看過無數球員從新人到退休,看過無數球迷從小孩到為人父母,也看著職棒的興盛衰敗。一生為裁判奉命的蘇老師不只是執法生涯,也積極投入新人裁判的養成與體系的修正。老師非常支持台灣也能有裁判學校的誕生,更希望台灣棒球環境能更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