盃賽 vs季賽:什麼賽程更適合學生棒球

很多人會討論 盃賽 和季賽的調度、徵招等等,但這些事情通常很主觀,即便是誰的狀況好誰上場,這「好」的定義也很模糊。所以今天要來討論的是盃賽和季賽,哪一個更能保護選手呢?學生階段的比賽,到底要怎麼選擇才是最有利的呢?

盃賽 季賽差異

盃賽,很單純的賽制,不會跟所有人都打一遍,而是和自己的小組競爭,接著晉級,再和其他小組晉級的人廝殺,再不斷地重複直到冠軍產生。經典的盃賽案例就是日本的甲子園,每次在各個地區選出地區代表後,進入最後的決賽階段,而這種單淘汰的賽制,也再次說明了甲子園冠軍有多艱難,因為它代表著一敗難求。

而季賽就是和這群對手一直打、一直打、一直打,直到每一對都打過幾次之後才會產生出一個冠軍。季賽的案例其實就是各大職業層級的比賽,不斷地與各支球隊交手,最後統計誰贏的場次多誰就晉級冠軍戰。

盃賽
(圖說:盃賽冠軍。圖片來源:Gettyimages。)

盃賽 季賽對選手的影響

這兩種賽制最常被討論的就是投手,盃賽通常只要有一到兩個很厲害的投手,就能壓制整個比賽拿下冠軍。但季賽卻是因為需要頻繁的戰鬥,而且一打就是好幾個月,如果只有一、兩個投手很厲害,那也沒用。

而這衍生的問題就是對選手的保護,雖然說盃賽現在也開始慢慢有投球限制的概念出現,目的也是為了保護投手,但這樣的賽制就很難看到更沒有極限的對決,畢竟運動賽事本身就是一場極限挑戰。

而季賽相對來說會讓選手有更好的發揮空間和休息時間,因為每一隊都要頻繁的比賽,不可能每一場都派上4-5名投手車輪戰,反而更希望可以有能吃掉長局數的投手來減輕牛棚負擔。而因為季賽並不是輸一場就回家,所以可以有更多調整的空間與時間來讓選手休息。

三級棒球和大學階段

盃賽和季賽的概念稍稍建立以後,我們可以來想想學生階段的比賽應該適用哪一種呢?當然,需要考慮的面向太多太廣,所以只能盡量的說出各自的優劣。

首先就是高中以下的三級棒球階段,從保護選手的立場來說,季賽肯定是好,但這樣真的保護了所有選手嗎?其實反而不是,三級棒球的目的還是在興趣的培養,而季賽需要長時間的對戰,特別是台灣的體育班球隊又非常的多,如果以季賽下去安排,可能打一年也不一定可以和同一支球隊打上兩次。而季賽對於人力又非常重要,三級棒球以國、高中為例,一個年級平均15個人,三個年級也才45個人,要讓45個人打完一個賽季的比賽,基本上是會累到不行。更重要的是,還是學生的球員,更不可能捨棄掉再多的學習時間來準備更多的比賽。對於頂尖球員來說,季賽確實能保護到他們,但對於一般的球員呢?不可能連讀書準備換一條出路的時間都剝奪掉了,畢竟45個人裡,在台灣能真的站上職棒的,大概也就2個人吧。

到了大學階段,隊伍數量減少了,選手的人數也多了一點,而且能在大學階段繼續打球的選手,都具備一定的實力。季賽對於他們來說保護的目的降低了一點,但表現的成分更高了。大學再上去一個層級就是職業,而職業舞台需要的不是狀況好時很優秀的選手,而是需要一個平均狀況很好的選手,畢竟職業的一個賽季,就是半年起跳。盃賽能看到選手狀況最好時的表現,但季賽能看的是選手的穩定度,而這也是職業需要的。

小結

總結來說,盃賽和季賽都有一定的好壞,每個賽制都有他合適與不合適的地方,而且各自要考量的因素真的太多了,任何一個選項都會有人反駁。但如何在「保護選手」和「給予舞台」兩者間取得平衡,就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目標。特別是對於教練來說,如何保護好優秀的苗子,並適時的給予空間生長,就真的會是一大考驗了。快留言分享你的想法,讓我們一起討論吧~

參考資料

更多資訊

分享你的喜愛
追勵Jlead
追勵Jlead

我們也曾經渴望學習,所以更懂你的渴望。
也因此,我們想「把重要的,給想要的。」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
「興趣是打破框架的原動力!」

文章: 10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