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A是什麼 ?看到大聯盟相關的新聞時,是不是也常會看到DFA呢?那麼被DFA就等於被釋出了嗎?被DFA是不是表示他不夠好呢?答案當然不是,DFA也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今天就來一起聊聊什麼是DFA吧!
DFA是什麼 ?
DFA全名是Designated For Assignment,在台灣普遍是翻譯為「指定轉讓」。而在正式介紹DFA之前,要稍微提一下什麼是40人名單。
40人名單是具有大聯盟合約的40名選手,主要是因為這個名單的上限是40人,而這40人包含26人名單(一場比賽中可以被指定上場的選手)、傷兵名單等等,其中如果是被放在60天傷兵名單的球員,則不在40人名單中,因此可以再加1個名額。
40人名單當然還有許多可以介紹與討論的地方,不過這邊就是簡單帶過。而討論40人名單的原因就是因為,DFA指定轉讓中,是為了要將原本在40人名單中的選手移除所需要的「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它只是執行上的一個程序,並非結果。
除了透過DFA方式將選手移出40人名單之外,也可以透過釋出的方式進行。而當DFA宣告後,球團與球員有10天的時間可以討論下一步的動作。這其中可能會有以下三種狀況:下放小聯盟、交易、釋出。
下放至小聯盟前,其他大聯盟的29支隊伍有機會可以將該選手給挑走。另外,擁有大聯盟資歷超過五年的選手,也可以拒絕下放,並成為自由球員。

DFA是什麼 ? 為什麼需要?
大聯盟無疑是世界最頂尖的殿堂,30支隊伍的40人名單,意味著世界上只有最優秀的1,200人能被放在這份名單中。而這與數以萬計的球員相比,絕對是大家搶破頭也要進去的一份名單中,更別提進入40人名單後,就可以拿到大聯盟的合約,享受著大聯盟的薪資待遇。
簡單的說,競爭制度下總有人會被淘汰。不過這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或許是新的機會。有些球隊與你競爭相同位置的人才很多,自然壓縮到你的空間,轉隊或許也是一件增加出賽機會的好事。
又或是說,你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磨練,也許這季開賽在40人名單中,但表現不盡人意被下放,但經過一些調整後,未來就能站穩這份名單也何嘗不是一種好事。而這兩個例子,也都是真實發生在大聯盟的。
DFA只是這些事情的開始,或是宣告的動作。真正的下放、轉隊、釋出,都是需要經過討論的。大聯盟畢竟是職業舞台,高強度的競爭之下,就是誰有實力、有淺力,或是殘忍一點的說,比你更需要被放在名單內,那麼離開的就是你。
只是這個離開不一定是完全離開棒球這項職業,或許是重新來過或是換個地方重新來過。
小結
DFA並不等於釋出,但還是有這個可能性存在。不過DFA對於選手來說也不全然都是壞事,或許透過這種方式進行交易,對於選手、球隊都有益處。你知道哪些球員曾經被DFA過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