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教練 是相對新穎的職業,除了技術層面,心理層面也是直接影響選手表現的因素。近年來美國職棒各家球團更加重視選手心理層面的狀況及發展,每個層級除了會配置一到兩位的心理教練 (Mental coach )整季隨隊給予球員最直接的協助外,也有長期合作的心理諮商團隊會定期檢視球員的心理狀況。到底什麼是心理教練?跟運動心理諮商師又有什麼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聊聊心理教練吧!
運動心理教練 與運動心理諮商師有何不同?
美國職棒大聯盟30支球團都有聘用 “Mental Performance/Skill Coach”,中文全名稱作「心理表現教練」,與 ”Sports Psychology Consultants” 心理諮商師不同的地方在於心理教練主要負責心理技能訓練,像是全程陪同球員比賽跟練習,用專業角度適時引導球員思考或設定目標。需具備運動心理學、教練學或運動科學的碩士背景,但不一定持有臨床心理學執照。心理教練的重點是訓練選手的心理技能跟運動表現,而不是診斷或治療心理健康問題。
而運動心理諮商師則要完成心理學博士學位(PhD 或 PsyD),並持有臨床心理學執照,才可以診斷、諮商和治療球員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憂鬱或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
心理教練在球隊中較為常見,聘請運動心理學碩士且理解棒球的專業人士,來幫助不同層級的球員提升心理素質和比賽心態,在球場需要穿著球衣球褲跟著教練團參加各個部門會議。運動心理諮商師大多數由球隊聘請以顧問身份協助,主要處理較深層次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確保球員的心理健康和長期穩定發展。
- 選手需要提升專注力、自信心或比賽心理素質 → 找心理表現教練
- 選手遭遇焦慮、憂鬱或心理疾病,開始影響生活與表現 → 找運動心理諮商師
運動心理教練 :美國職棒職缺的要求與職責
大多數球團對心理教練要求大同小異,更注重在面試跟過往協助運動員的實質經驗。
要求:
- 運動/表現心理學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 有和職業運動員、軍人或大學運動員合作過的經驗(棒球優先)。
- 持有認證心理表現顧問(CMPC)資格。
- 遵守美國心理學會(APA)及應用運動心理學協會(AASP)的道德規範。
- 具備優秀的溝通、書面、引導能力,能夠向大聯盟團隊清楚傳達心理表現部門的理念、目標與相關內容,以確保協同合作與良好溝通。
- 具備在醫療部門環境中合作的能力,並能夠遵守所有機密性要求。
- 能夠在大聯盟教練團隊內,以專業且整合的方式運作。
- 持有有效護照,能夠頻繁出差,包括週末、夜間及長時間工作。
優先條件:
- 具備雙語能力(英語與西班牙語),以縮小文化差異並提升溝通效果。
- 曾擔任棒球教練或球員的經驗。
- 熟悉統計與影片分析工具。
- 了解接受與承諾療法(ACT)及動機式訪談(MI)框架。

運動心理教練 如何取得球員信任?
人與人的相處需要建立默契及信任,我們平常在學校或職場上,也要花時間適應整個環境跟找尋親近的朋友,而個人及團體運動更是如此。要如何讓球員相信專業,會是每一個心理教練一開始接觸球員的挑戰。
為什麼有些選手在打擊與守備訓練時狀況很好,上場比賽卻差強人意?投手明明上一局投很準,這局怎麼開始控球大爆走?又或是對於賽前準備來說,有些人喜歡獨自沉靜,有些人卻喜歡到處聊天。
每個選手的個性跟常規行程都是心理教練要非常理解,才能決定如何引導球員呈現正面表現,除了運科儀器測量身體狀況 (腦波、交感神經、心率等)外,還有一對一談話、維持團體氛圍外,和球員建立關係更是書本沒有正確答案,需要大量時間相處磨合的。
運動心理教練 小聯盟職員分享
以下由筆者和幾位來自不同球隊的職員對談,包括在芝加哥小熊協助各層級的心理表現教練 Javier Guerrero ,以及過去長期在波士頓紅襪小聯盟擔任教練及翻譯的台灣職員 Mickey。
Q: 運動心理在小聯盟的發展是如何?心理教練主要的職責是什麼?
Mickey:「Mental Skill/Performance Coach 雖然是醫療團隊的一部分,但其實他們自己是Behavior Health,主要是以不同的層面協助選手提高他們的表現。衡量的量表大多以輔助的角色協助PD評估選手短、中、長期的進程,但不是唯一。我自己進球隊開始,才接觸到球隊在這方面的琢磨與投資,目前從一人秀漸漸在這些年發展到具有規模,而且讓選手與教練職員們相信這方面的成長也與球場上的表現息息相關!」
Javier:「小聯盟的日常工作非常忙,需要前往不同的層級幫忙。心理教練要在團隊工作,但也有獨立作業的機會。雖然累,但這是一份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同時也極具挑戰性。在攻讀碩士學位之前,我已經累積大量的實務經驗了,而我的學位讓我學習了理論基礎。」
Q: 你覺得心理教練在小聯盟系統實質影響大嗎?要如何透過一些方法幫助球員解決問題?
Mickey:「我覺得 mental performance/mental skill coach 是有這個需求,所以球團才會在這方面下功夫。你問我實質的影響大嗎?我覺得這個部分跟其他專業領域一樣,對於選手的成長甚至staffs 都很重要(coaching/AT/S&C/Science/Analytics 等等)。」
Mickey也說:「當然會有理論與實務上應用的方法,這個就因人而異了!回答你最後的問題,這可以配合其他方面協助選手走出低潮而達到球隊期待/預測的表現,不過這不會是一人之力,而是需要靠相關領域的同事一起溝通與協調的!」
台灣職棒球團中有類似聘用心理教練的角色嗎?
過往中華職棒球團與心理諮商師合作的案例,有早期的中信鯨和Lamigo 桃猿。而近期則有2024年世界12強的中華隊,聘用任教於國立體大球類技術學系的彭涵妮教授擔任心理諮商師。目前長期有在合作的諮商師為中信兄弟的洪紫峯老師,他也在學生棒球服務過,可以說是目前中職球團裡最著名的隨隊諮商師。
其實近年國家隊組成可以發現,整體聯盟和協會更注重專業分工,從外包情蒐工作給灼見運動數據公司、隨隊營養師、心理諮商師都是過往從未見過。雖然整體發展和國外還有不小落差,但台灣棒球環境慢慢有所成長,這也是所有人都樂見的。
未來MLB球團對於心理技能方面的趨勢及發展
運動心理學雖然早已發展數十年,但對於各項職業選手跟球團還是非常新穎的領域之一,尤其是心理教練能幫助多少?數據與儀器如何更有效的輔助諮商師協助球員?個人認為大聯盟未來趨勢會以生物力學跟客觀數據輔助心理諮商技能訓練,藉由不同數值評估球員心理素質以增加準確性。
小結
筆者認為心理層面是非常複雜及繁瑣,運動心理學學程在美國也算是還在發展中的學術之一。許多學校更重視實務應用,也有專門給想要成為心理教練學生的特別課程。當然,理論作為基礎固然重要,但是面對球員時的應對跟談話也是需要訓練的。
臺灣目前實質在球隊中的運動心理諮商相關專業人士,還是相對少的。因為薪資待遇的關係,許多人更偏向選擇有穩定收入的教育學程或與實驗室接案合作。希望藉由職棒影響三級棒球,讓企業跟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在運動心理表現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