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投手怎麼盜壘 ?

左投手怎麼盜壘 ,一直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比起右投手只需要注意左腳,左投手在抬腳後,仍然可以牽制一壘。所以練習看左投手的牽制一直是跑壘很大的訓練課題,但你知道嗎?近年來大聯盟也開始抓第一拍盜左投手的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左投手怎麼盜壘 牽制規則

首先,要先說明的就是左投手牽制的規則是什麼?先熟悉規則才能更靈活的發動盜壘,或是發現是否有投手犯規的情況發生。這裡也先說明一下,今天要討論的不是投手犯規,只是單純針對左投手的盜壘判斷依據,想看投手犯規相關的文章,可以點選連結

最主要就是兩種牽制方式,分為退板牽制與沒退板的直接牽制。我相信退板大家都知道要回壘,那麼沒退板的這種方式,該怎麼判斷什麼時候可以直接起跑呢?

這有兩個判斷方式,第一個,是看自由腳(右腳)有沒有超過投手板後緣,這通常是一個比較難以判斷的模糊地帶,基層的教練會教說看投手右腳的膝蓋是否超過皮帶中間,如果有就可以直接起跑。而原文規則如下:

【6.02(a)(1)原註】不論右、左投手,凡舉自由腳並越出投手板後緣時,必須向擊球員投球,但唯有向二壘跑壘員做牽制行為時,向二壘傳球是被允許的。(中華民國棒球規則2022年版)

第二個判斷方式則是投手自由腳是否踏向壘包的方向,不過通常看到自由腳落地時,已經算是第二拍了,相對來說會比看自由腳是否越出投手板後緣來的慢。而規則原文如下:

左投手怎麼盜壘
(圖說:左投手投球。圖片來源:Pexels。)

【6.02(a)(3)原註】踏觸投手板之投手,要向壘傳球之前,須先將自由腳向該壘踏出,如投手未確實踏向該壘,而中途改變了方向,或上舉在空中迴擺,或先轉動身體之方向傳球後自由腳再踏向該壘時,均為「投手犯規」。(中華民國棒球規則2022年版)

不過是否確實踏向該壘其實也都還有許多模糊地帶,例如踩在接近45度的地方,真的也會很難判斷。所以現在的牽制做法都是向上垂直抬腿後踏在45度左右的模糊地帶來影響跑者。

左投手牽制怎麼盜壘 新的盜壘時機?

在討論新的盜壘時機之前,先來討論一下平均一壘到二壘的跑壘時間大概需要多久好了。以大聯盟來說,平均速度大約落在3.5秒,快一點的選手要跑進3.2秒都是有可能的,在這個情況下,許多優秀的捕手都有低於2秒的pop time能力,大聯盟平均也有2.01秒。

這也意味著投手從啟動到抵達捕手手套只需要1.2秒就能有效減少盜壘的慾望,加上面對左投手的起跑時機又會稍微延後一些,一來一往之間盜左投手壘變成一件很有難度的事。

但現在大聯盟新的一種做法是,一壘跑者就是不怕左投手牽制一壘,反而是抓準對方想要牽制的時機起跑,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或許比投手丟到本壘再丟到二壘慢。

通常來說,投手牽制一壘的速度不會比投往本壘的球速快。再加上本壘到二壘的距離是127英尺左右,一壘到二壘大約90英尺,這之間的差距大約37英尺,也就是11公尺左右,對於傳球來說可能只是縮短不到一秒的差距而已,但因為本身牽制一壘的球速就會比投往本壘速度慢,或許更有機會成功盜上二壘。

除此之外,如果一壘手是右投,那麼他接到球後需要再做轉身的動作才有動力將球快速傳往二壘。同時,一壘往二壘跑的跑壘員並不像本壘衝刺一壘會被規則限制只能跑在特定範圍,所以或許可以用身體去阻擋一壘手的傳球路徑,從而提高盜壘成功率。

但也有一說是大聯盟加大了壘包的大小,導致距離上被縮小了約11公分的距離,這或許也是讓盜壘成功率提升的一個因素,不過既然規則都修改了,就是必須找出這些漏洞去玩球。對於高階的聯盟來說,穩定的傳球跟投手節奏的掌控或許會比較難以成功,但對於較為初階的基層棒球或是乙組棒球來說,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小結

不過這仍然還是新觀念,究竟是不是這樣的成功率比較高還有待更多數據出現,但棒球運動有趣的地方就是既使經過了百年,還是有許多新觀念在誕生。也更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嘗試與更科學化的數據能夠來檢驗這項新觀念到底受不受用。

或許當各個球隊都開始防範這項戰術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守備方式出現,這種應對進退之間的交火,或許也是棒球有趣的地方。大家還知道什麼跑壘上的新觀念嗎?歡迎一起討論看看吧!

參考資料

更多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