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應式記錄法 在台灣相對來說並不流行,不過對於日本官方來說,卻是官方使用的記錄法。我們過去曾介紹過棒球記錄的歷史,還沒看過的朋友也可以點擊這裡去看看喔!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慶應式的棒球記錄法吧!
慶應式記錄法 認識表格
先簡單認識一下早稻田式與慶應式的表格差異吧!第一個就是球數欄的位置,可以看到早稻田式是左側記錄;慶應式則是在表格正上方書寫球數。而第二個差異就是壘包對應的位置也不同,早稻田式像是記錄員從本壘後方面對球場,從右下、右上、左上、左下依序對應的是一壘、二壘、三壘以及本壘。

不過,慶應式完全不同,更像是坐在三壘休息室看著場上記錄。右下開始依序是本壘、一壘、二壘,最後才是三壘。如果是已經習慣使用早稻田式記錄法的朋友,剛開始學習慶應式一定會有一點不習慣,不過熟悉之後會發現比早稻田式要簡單很多。
慶應式記錄法 好壞球符號
再來就是要介紹好壞球符號了,這部分也與早稻田式完全不相同,標準符號如下圖:

雖然不太相同,但可以透過一些小方法幫助自己記憶,記錄球數欄位的時候可以以打者的視角出發,「好球未揮棒」意味著「沒有」攻擊到好球,所以可以打一個「X」;而揮棒就是多一條線,說明有揮棒但沒有攻擊到。
比較特別的是「・」符號,在早稻田式中,這個符號為擊出球,不過在慶應式中卻是壞球的意思。這時就會有人好奇發問,那慶應式的擊出球是什麼符號呢?答案是,不用記錄!
對的,你沒聽錯,在慶應式記錄法中,並不需要記錄擊出球,雖然看似少了一道工序,不過在每局換場時記錄投球數,都需要特別注意。有時候三振或保送,球數欄內的符號數量會剛好,但擊出球時,就要記得再把數量加一,才會是正確的投球數。
慶應式記錄法 打者出局
接著是記錄打者出局的符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稍微記得三振、高飛球、界外高飛球、平飛球等的英文代號,例如高飛球是Fly ball」,所以記「F」;界外高飛球是「Foul Fly ball」,記「FF」。

接著就會像圖片一樣,先寫上球的狀態,接著是球的路徑,最後用一條線區隔開出局方式與出局數。
聰明的你注意到了嗎?那滾地球應該寫什麼呢?答案就是像早稻田式一樣,直接寫傳球路徑就好,例如游擊滾地傳球給一壘手刺殺,那麼就是「6-3」,然後再用一條線將出局數與其區分開來就完成了!是不是非常簡單呢?
慶應式記錄法 打者未出局
學完打者出局,接著就是打者上壘的記錄方式了。不過在正式開始符號的介紹之前,要先介紹一下慶應式獨特得上壘畫法,也就是如下圖所展示的:

可以把這個小夾角想像成內野與外野的分界線,只要是落在外野的球,那就是畫在夾角的外側,落在內野,就會畫在夾角的內側。而位置的話,右側就是右半邊,左側就是左半邊。例如右外野方向的安打,就可以依據球的落點,畫在右側合適的位置,若球離中外野比較近,那可以畫靠近中間夾角處;若離邊線比較靠近,那麼就畫在最右邊,依此類推。
除了落點之外,球的性質也有自己的符號,例如滾地球是「・」、高飛球是「o」、平飛球則是「△」,如果擊中跑壘員或是裁判,則記錄上會給予「x」來表示。
慶應式記錄法打序與責失分
接著就是推進時會遇到的一些符號,早稻田式大多是使用數字的放是來記錄,有些地方會用中文的一~九來寫推進的棒次,有些則會用數字1~9來表示。不過慶應式不走這條路,它使用的是英文!透過英文小寫的a~i,依序代表一到九棒,如下圖:

而責失分、殘壘、以及有打點選手的記錄方式與早稻田式大致相同,唯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自責分會用英文大寫的「E」並圈起來表示。
慶應式記錄法傳球失誤及其他進壘或出局
符號最後的部分就是失誤以及一些常見的進壘或出局方式的記錄方式,先從傳球失誤開始。除了有一般的傳球過高或過低(早稻田式也有)之外,還有偏左或偏右邊的失誤,而偏向哪一邊,是依照傳球者來判斷。
例如游擊手傳一壘時暴投,傳到快左外野的位置,對於一壘手來說是偏右側得暴投,不過以傳球者(游擊手)的視角來說,是一顆偏左的暴投,因此記錄上應該記「ㅗ」。如下圖:

再來就是一些特殊的符號了,不過學過早稻田式的朋友應該都不會感到太陌生,因為寫法大同小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觸殺出局的方式,在早稻田式中是寫「T」,但在慶應式中會寫「B」。
慶應式記錄法選手更換
最後是相對複雜的選手更換,不論是早稻田或慶應式的記錄法,最麻煩的都是換人的時候。慶應式的換人與早稻田式相似,一樣會先在更換選手的那個格子上方用波浪符號表示,並在旁邊空白處寫上「守位・名字(背號)」。
接著在下一格選手名稱欄位寫上下一位選手的名字及背號,前面守備位置的格子,會寫上「H」代表代打,「R」代表帶跑。若該名在進攻時被換上來的選手,有在下一局接替上場守備,則寫上守備位置在後方,例如:B選手替換原先A選手(游擊手)上場打擊,下一局接替A選手守備,因此B選手守位欄位內就會是「H6」的符號。

除了上述與早稻田式大致相同流程的記錄方式外,慶應式的換人動作還增加了一個機制,如果是代打,就在該名選手左側格子內的右上角,畫上「||(數字)」的符號,而這裡的數字,對應的是前方選手名稱欄位最後方,會有一個以10為單位進位的數字,基本上如過是第二棒,那麼後方的格子就會是2、12、22、32。
這項複雜的機制是幫助在後續檢查時,可以更快的找到被替換選手的資訊,畢竟相對於背號來說,固定得數字會更容易查找。
而帶跑的方式也相同,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要在該名選手左側格子內的右下角畫上「||(數字)」的符號。
小結
到這邊為止,你已經可以輕鬆的運用慶應式記錄一場比賽了,如果想要學習更多日本官方的記錄方式,也可以直接到日本職棒官方的教學頁面下載教科書,不過該檔案為日文,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日文能力才會比較容易閱讀。
最後也再強調一次,記錄就是自己看得懂就好,能學會官方、正式的記錄法確實更有助於交流、閱讀,不過如果只是自己的興趣、或是內部的工作需要,那麼簡單的把場上發生的是完整紀錄,就是一個很棒的記錄員了!
有更多進階的問題嗎?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
最後也送上一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韓國對日本的慶應式記錄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