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IP 場內被安打率 ,也要看你夠不夠幸運?

BABIP 場內被安打率 是什麼?近年來進階數據被廣泛討論,許多專項的進階數據出現,例如有投手可以獨立控制的FIP投手獨立防禦率、打者綜合評價指標的OPS攻擊指數、守備時防守表現的DER防禦率。不過也有打者和投手都適用的數據,今天要討論的BABIP就是其中一個,一起來看看吧!

BABIP 場內被安打率 是什麼?

用最字面上的意思,BABIP(Batting Average on Balls In Play)場內被安打率就是指,所有擊出的球,進到場內的機率有多少,而這當然要扣掉飛出場外的全壘打。簡單來說就是單純計算出所有擊出有效球形成安打的機率。公式如下:

場內被安打率 = ( 安打 – 全壘打 ) ÷ ( 打數 – 三振 – 全壘打 + 犧牲飛球 )

BABIP = ( H – HR ) ÷ ( AB – SO – HR + SF )

仔細研究一下公式可以看到,分子是用安打減去全壘打數,也就是純場內安打數。而分母部分是用打數,也就是以扣掉四死、犧牲、妨礙打擊後的打席數,再減去「未擊出球」的三振,和「擊出場外」的全壘打後,加上在打數上被扣掉的犧牲飛球。

BABIP 場內被安打率:運氣也是實力?

對數據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一定也不難發現,這項公式所採用的變數都是最基礎的統計數據,其中的安打就存在許多差異,像是守備員的守備能力就有差別,例如相同位置的球,A選手可以製造出局數,但B選手無法。

因此不論投手或是打者的BABIP多少會有因為運氣而產生的差異,不過長期下來還是會趨近於平均值。而BABIP的平均值通常落在.300上下,投手擁有更低的BABIP說明他被擊出球形成安打的機率較低;打者則是希望擁有更高的BABIP,這說明擊出的球更容易形成安打。

被擊出的球與安打之間的關聯除了考量到守備員的能力以外,也與擊出或被擊出球的品質有關,越軟弱的球出局的機率就越高,越強勁的球就越難以守備。又或是三振與全壘打的數據與單純擊出的安打或擊進場內的出局,舉例來說:

A選手打擊成績為:40打席、7支全壘打、16支安打、5次三振、2次犧牲飛球。

其打擊率為.400、BABIP為.300

B選手打擊成績為:40打席、3支全壘打、16支安打、5次三振、2次犧牲飛球。

其打擊率為.400、BABIP為.382

C選手打擊成績為:40打席、7支全壘打、16支安打、12次三振、2次犧牲飛球。

其打擊率為.400、BABIP為.391

光是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斷定BABIP越高是否真的表示打擊能力越優秀了,如果再把數據攤開一點變成以下:

A選手打擊成績為:40打席、16支安打(一安:4 | 二安:4 | 三安:1 | 全壘:7)、5次三振、2次犧牲飛球。

其打擊率為.400、BABIP為.300、【長打率為1.075】

B選手打擊成績為:40打席、16支安打(一安:10 | 二安:3 | 三安:0 | 全壘:3)、5次三振、2次犧牲飛球。

其打擊率為.400、BABIP為.382、【長打率為0.700】

C選手打擊成績為:40打席、16支安打(一安:2 | 二安:5 | 三安:2 | 全壘:7)、12次三振、2次犧牲飛球。

其打擊率為.400、BABIP為.391、【長打率為1.150】

當然以上都是相對誇張的數據,但也足以看出其中的差異有多大了,若是再將數據攤開比較OPS或是投手的ERA、FIP等,或許更能看清選手真實的實力。

BABIP 場內被安打率
(圖說:球與手套。圖片來源:追勵官方。)

不過總的來說,BABIP所希望觀察的數據本就是計算擊出或被擊出的有效球中,有多少會形成安打。當形成安打的球越多,也可以說明這位選手很會往沒有人守備的地方攻擊,又或是投手的球很容易被擊出容易形成安打的球。而這些就可以再更進階去細看究竟是否是守備佈陣上可以改善的問題,或是打者真的很會找洞打。

小結

每個數據之所以存在並不被取代或是消失都是有其觀察的目的,還是要提醒,數據是需要相互比較後才能更貼近現實的,每個數據都有其背後的涵義,並沒有什麼數據是無敵的,至少現在還沒有!

你還想看到什麼數據呢?又或是你對BABIP有什麼想法想要補充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參考資料

更多資訊

分享你的喜愛
追勵Jlead
追勵Jlead

我們也曾經渴望學習,所以更懂你的渴望。
也因此,我們想「把重要的,給想要的。」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
「興趣是打破框架的原動力!」

文章: 10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